欢迎光临上海地方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蹚出老区绿色发展“幸福路”

近年来,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立足财政职能,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借助省级绿色转化财政专项激励资金,推动各试点项目建设,财政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蹚出绿色发展“幸福路”,绘就老区“美丽富民”新蓝图,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句容市茅山镇把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建设美丽茅山的重要内容,持续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战略,在一般公共预算投入持续增长的同时,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态文明建设领域。

积极推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通过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控制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以建设茅山老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目标,聚焦管绿、护绿、增绿、用绿、活绿“五绿”融合,稳步推进农文旅事业发展。

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新活力

近年来,茅山镇持续加大“三农”投入保障,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保障机制。用“活”增量。加大财政“三农”投入力度,推动财政资金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优先支持“三农”发展,保障涉农财政衔接资金规模只增不减。盘“活”存量。优化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推动涉农项目资金审批权限下放,集中财力办大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激“活”变量。用好财政资金“药引子”,健全政银担合作机制,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撬动更多资金资源投入乡村振兴领域。

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业提质增效工程,重点用于扶持粮食生产、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科技提升等,切实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老区群众

“现在农村看病、教育、养老等都和从前大不一样,配套设施越来越健全,各项服务也好,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句容市茅山镇丁家边村村民小刘高兴地说道。近年来,茅山镇提质改造乡村文化设施,不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让农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着力推动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不断完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统筹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制度框架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健全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大为改观。惠民投入持续增加,让公共财政阳光普照更多人民群众。

推动文旅融合协调发展

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近年来,句容市茅山镇通过全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打造高标准农田,构建集粮食产加销、农文旅、产学研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全产业链,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融合推进农文旅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在“真金白银”支持下,农村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持续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茅山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乡亲们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整合山水资源、融合文旅特色、集合业态特长——穿针引线,织就乡镇发展“新图景”。天蓝地绿水潺潺。车行驶在句容市茅山镇,一路起伏,摇曳的绿,恰似层层涌动的浪,澎湃着勃勃生机。乡村兴路更宽,干群团结一心,干事拧成一股绳,在这里清晰可见。

如“网红村”丁家边村依托财政扶持资金,发展“小桑果”产业,持续推动农旅融合发展,通过体验采摘、农家乐、自驾游等形式努力吸引各方游客,增加农户旅客采摘收入,让乡村旅游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乡村振兴的势头愈发强劲。

让乡村更和美更宜居。现如今,句容市茅山镇各部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城乡统筹进一步深化,水电路气房讯等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健全,乡村的面貌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美景跃然眼前。(刘榴 姜华)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上海地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上海地方网 shai.scxin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